close

士校風雲(四)「飲食男女」:

 

英士堂.jpg   

圖片說明(陸軍士官學校-英士堂)

 

「黃埔十菜」口味雖然辛辣,令人食不下嚥,但終究是屬於肉體上的折磨,且不一定每日可見,而真正屬於精神上的摧殘,令人不但無法躲閃,還必須甘之如飴去接受的,倒是每日三餐的「伙食」和日常的「飲水」了。士校的學生餐廳共有三間,若以司令台為界,二、三營位於學校的前半段、共用一個餐廳(鄒容堂),四、五、六營位於學校的後半段共用另一間餐廳(英士堂)。而類似獨立營的第一營,則有專屬於自己的營區(就在校門口外那條戰備道右側的高牆後)、營站和餐廳。

 

每當用餐時刻,各連統一帶隊向餐廳前進,沿途是唱歌答數兼基本教練,剎時間近千人湧入毫無空調的餐廳後,現場除了偶爾響起各級值星人員的口令外,是一片夾雜著期盼、失望與無奈的寂靜。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飯香,對不起!沒有,菜香,很抱歉!也沒有,整個餐廳裡都是一股酸菜似的汗臭味,尤其是在仲夏之期,一場飯吃下來,那絕對是全身淋漓,連腳都變成了泡在鞋子裡的潛艇。

 

每天的早餐,別人當兵流行的是「數饅頭算日子」,而我們在三營卻只能「啃年糕度小月」,或許營裡的伙房不知道做饅頭的麵粉是需要發過的,所以我們每天早餐吃的饅頭永遠都是方方正正的一塊麵粉團,也不知是蒸籠漏水還是麵粉受潮,饅頭一定多出一層厚厚的黃色麵皮,和一股濃濃的霉味。

 

午、晚餐大都為四菜一湯,菜色方面反正只要口味夠重,方便下飯,也不會有人去介意到底好不好吃,常見的菜色有;沒有肉的醬肉瓜、只有粉的粉蒸骨、還有找不到雞的咖喱雞,飯後還會提供一顆農民生產過剩的水果。至於最能代表勤儉軍風的當然是大骨湯了,一支豬肉攤免費送的豬大骨,放入一大鍋水中煮開後,加上鹽,滴上幾滴香油,再撒上幾朵香菜點綴,就可供四、五百人一餐所用了。

 

這其中最能砥礪我們成為一個擁有不怕苦、不怕難,無畏精神的陸軍勇士,就是桌上那一鍋鍋的白米飯了。士校的存糧方式秉持著,漢朝開國大將韓信所創「推陳出新」之法,將新米放到長蟲變成陳米後,在將陳米推進我們的肚子中。所以鍋裡總是黃色的飯粒夾雜著白色的米蟲,而最驚悚的狀況莫過於在自己碗中發覺半截蟲屍,卻遍尋不著另半截。

 

「年糕、蟲飯、大骨湯」正是三營著名的三寶。

 

若說吃飯能砥礪我們的精神,那最能讓我們發揮創意及所學的就是飲水了。營上的開水由伙房於早、晚各供應一次,每連每次兩大桶,喝完了就沒了,所以茶桶裡不是滾燙的熱水,就是空空如也。而我們當時唯一的盛水容器,就只有刷牙用的鋼杯,如果想等水涼後再來盛,那保證是一滴也沒有,況且鋼杯又必需隨時擺在定位,以應付班長不定期的臨檢,所以唯一的辦法只得將熱水裝滿鋼杯後,再將牙刷、牙膏放回鋼杯內,擺回床下的臉盆裡等待水涼。這杯得來不易的水,每每喝來總有淡淡的牙膏味,或許這就是「漱口水」發明的由來吧!

 

雖然班長曾嚴令禁止我們上福利社,但「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。」乃我國軍的優良傳統,縱使我們只是全國年齡最小、資歷最淺的菜鳥,也能利用極少的空閒,極短的時間,展現初學的軍事知識,運用欺敵(「敵」當然是班長)、偽裝的軍事技巧,發揮迅速、確實的軍事精神,潛行至福利社裡購買清涼的飲料。小瓶的馬上喝,大瓶的藏起來,藏的地點那是各自發揮;馬桶上的水箱內、水溝旁的排水孔、甚至於路旁的矮叢內、放掃把的儲物櫃,到處都有機會發現一罐罐的飲料。

 

可惜福利社裡的飲料種類不多,除了汽水外就只有鮮果汁了。猶記某次晚餐後,正想利用一點點時間,在夜光中享受一下忙裡偷閒的遐邇,順便補充點維生素C,豈料!才拉開紙盒上的開口,一股異樣的氣味湧出,水果汁卻成了「水果醋」,或許多過幾日後再來,還可聞到一股淡淡的酒香,這是我除了漱口水外的另一項重大發現。

 

學生餐廳.jpg   

圖片說明(陸軍士官學校-學生餐廳(英士堂))

 

福利社   

圖片說明(陸軍士官學校-福利社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