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留金歲月(六)「寨子山連」:

 

金門(龍陵湖)   

圖片說明(金門-龍陵湖(砲兵610營營部))

 

155加   

圖片說明(M59-155公厘加農砲)

 

金門的駐軍除了四個步兵師外(金東、金西、南雄、烈嶼),其他的單位如砲指部、空指部、海指部及戰車群皆直屬於防衛部,而辨識各單位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每個人胸前及手臂上所繡的黃金三角形。在金黃色的三角形內空無一物的,便是隸屬於金防部的一級單位,而砲指部所屬的各級部隊,則是在三角形內再加上一條橫槓,其他的單位給了我們一個雖不太尊敬,不過卻也蠻貼切的暱稱──「躺著幹」。

 

砲兵部隊在陸軍的戰鬥單位中,本就是比較輕鬆的單位,尤其是在金門的軍砲兵,原就比一般的師砲兵少了一層師級單位的管制,再加上砲指部的防區遍佈大、小金門,本就已經掌控不易,而且其中還有許多的據點,是屬於獨立的砲班陣地,不要說與營部相距甚遠,有些砲班甚至於跟連部都有著一大段的距離,而我們這群「躺著幹」的弟兄,唯一的任務就是守著陣地、守著砲。

 

本人的建制單位「陸軍野戰砲兵第610營」,不但在全島,就算是在全國都是屬一屬二的大砲營,原因是本營的建制武器,乃是全國口徑最大的火砲──「M1-240公厘榴彈砲(簡稱:兩四洞)」。兩四洞在全國共有十六門,全數配置在金、馬外島(大金八門、小金四門、馬祖四門),而在大金上的八門兩四洞則分屬於本營的一、二連,比較不幸的是(或許算幸運)我所屬的第三連,所配置的火砲則為155公厘加農砲。

 

么五五加是我所見過的重型牽引砲中(火砲依其移動的方式,分為自走砲與牽引砲二種),不論是在外型或比例上最恰當的火砲,它不像使用同型砲架(牽引砲分為砲管與砲架兩大部份)的八吋榴那般,讓人感覺頭重腳輕,也不像少了半截砲管的兩四洞那般(據說美軍在八二三砲戰後移交給國軍使用的兩四洞,在地形及戰術上的考量下,將原有砲管的長度,截去了將近一半的長度,其實那是誤傳),糟蹋了它那巨大的鋼鐵砲架。

 

「山西」是一處只有十多戶人家的小型村莊,距離「沙美」約略有二公里左右的距離,村旁一座名曰「寨子山」的花崗岩高地,正是我們第三連的駐地,所以本連在外的稱號便為──「寨子山連」。寨子山標高一百二十六公尺,山腳下有座「北嶽廟」(裡頭供奉的確定不是『令狐沖』),本連的大門就在廟前戰備道的盡頭。大門後的籃球場是我們平時操課的集合場,而連部、輔導長室、廚房與中山室則圍著集合場的後半部而建,中山室的後方還有間本連自營的福利社,福利社旁的小徑則直通山西村的民宅,而這條小徑便是弟兄們平時出入的門戶,至於北嶽廟旁重兵把守的大門,也只有在每天早、晚跑步時才會由該處進出。

 

整個寨子山由集合場旁的坑道貫通,坑道長約三百多公尺,寬度雖然比不上太武山的中央坑道,但仍足夠一輛兩噸半的軍卡進出,坑道的盡頭垂直的分成四個砲陣地,而各砲班的寢室就搭建在各砲的陣地前,四個砲班由一條二百多公尺的支坑連接,由右至左分別為一、二、三、四砲。主坑與支坑的交接處,是一處半個籃球場大的廣場,每當天雨時刻這處弟兄們口中的「三砲廣場」,便是連上操課、練兵的場所。

 

「連射擊指揮所」位在主坑的中心處,從指揮所到各砲的砲陣地間,沿路上除了各種輕兵器的彈藥外,還堆滿了么五五加的各式彈頭與發射藥筒,而我們日常的起居作息,事實上就是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地下彈藥庫裡。

 

金門(單位標誌)   

圖片說明(金門守軍各單位識別符號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